H S K 中国汉语水平考试试卷 [基 础] B07C11H
注意事项 一、汉语水平考试(基础)包括三项内容: 1.听力理解(50题,约35分钟) 2.语法结构(40题,40分钟) 3.阅读理解(50题,60分钟) 全部考试时间约需l35分钟。 二、答案必须写在答卷上,不能写在试卷上。每题都有四个选项,请在答卷上找出代表正确答案的字母,在这个字母上画一横道。请注意,每题只能画一横道,如:■[B][C][D],多画作废。横道一定要画得粗一些,重一些。 三、注意试题说明,按照说明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里做规定的试题,不能提前做,也不能过了时间再补做。例如:在做第二部分试题的时间里,不能提前做第三部分,也不能回过来做第一部分。 四、严格遵守考场规则,听从主考的指挥。考试结束后,把试卷和答卷放在桌子上。等监考收回、清点完毕,主考宣布考试结束以后,再离开考场。
一、听 力 理 解 (50题,约35分钟) 第一部分
说明:第1-15题,每一道题,你会听到一句话,在试卷上你会看到A、B、C、D四张画,请你选出跟这句话内容一致的那一张,并在答卷的字母上画一横道。请注意,这部分试题,每句话听两遍。 例如:第2题,你听到: 2.他正在写信。 2.他正在写信。 你在试卷上看到四张画: 2 A. B. C. D.
第2题最恰当的答案是C,你应在答卷上找到号码2,在字母C上画一横道。 2.[A][B]■[D]
1.A. B. C. D.
第二部分
说明:第l6~30题,这部分试题,都是一个人问一句话,在试卷上,你会看到A、B、C、D 四种回答,其中只有一种是正确的,请你找出它,并在答卷的字母上画一横道。请注 意,这部分试题,每个问旬听两遍。 例如:第l8题,你听到: 18.你从来没有听过这个故事吗? 18.你从来没有听过这个故事吗? 你在试卷上看到四个回答: A.故事很好听 B.不听这个故事 C.从来没有听过 D.不讲这个故事 第18题最恰当的回答是C,你应在答卷上找到号码18,在字母C上画一横道。 18.[A][B]■[D]
16.A.我也去 21.A.7号 B.参观完了 B.回曰本 C.你也去吧 C.我回国 D.他昨天来了 D.坐飞机 17.A.她今年6岁 22.A.丢了 B.她今天没上学 B.9块钱 C.我有一个妹妹 C.黄色的 D.她现在上二年级 D.别人送的 18.A.要考试 23.A.我没时间 B.刚考完 B.我没看过 C.准备好了 C.我骑自行车 D.有点儿紧张 D.比赛很精彩 19.A.一般半小时 24.A.经常买 B.我身体不错 B.还可以 C.下午4点以后 C.两个月 D.我去操场跑步 D.在美国 20.A.很便宜 25.A.不清楚 B.买了几本 B.他不在 C.上个星期买的 C.他搬走了 D.从朋友那儿借的 D.他星期四搬
26.A.对,都会报名 29.A.还在修昵 B.有两个要报名 B.马上就办 C.他报了,我没报 C.找不到路 D.不是,都没报名 D.已经出发了 27.A.不难 30.A.老师生气了 B.是的 B.有几个还不懂 C.明天做 C.老师叫我写生词 D.张大夫做 D.我学了l0个生词 28.A.小刘去过长城 B.我要继续努力 C.他没有完成任务 D.成功不会那么容易
第三部分
说明:第31-50题,这部分试题是两个人的对话或一段话,第三个人根据对话或那段话问一个或几个问题,每个问题都有A、B、C、D四种答案,请选出最恰当的答案。请注意,这部分试题只听一遍。 例如:第35题,你听到: 35.女:小王现在在哪儿? 男:我找过他,哪儿都没找到。 问:根据对话可以知道什么? 你在试卷上看到四个选项: A.男的刚见过小王 B.男的没找着小王 C.小王哪儿都没去 D.男的没去找小王 第35题最恰当的答案是8,你应在答卷上找到号码35,在字母8上画一横道。 35.[A]■[c][D]
31.A.医院 32.A.没办法 B.车站 B.不想去 C.餐厅 C.一会儿回 D.邮局 D.很喜欢滑冰 33.A.买鞋 42.A.基本看懂了 B.看病 B.电影很好看 C.理发 C.已经看完了 D.买衣服 D.只看了一点儿 34.A.英语 43.A.买书 B.物理 B.看报 C.数学 C.读书 D.化学 D.看电视 35.A.价钱便宜 44.A.男的喜欢读书 B.菜很好吃 B.女的喜欢写小说 C.离得很近 C.男的喜欢研究历史 D.服务态度好 D.女的喜欢爱情小说 36.A.不想起床 45.A.坐船 B.现在不吃 B.坐火车 C.已经吃完了 C.坐汽车 D.已经写完了 D.坐飞机 37.A.不了解女的 46.A.旅游 B.他也不清楚 B.开会 C.是她的男朋友 C.做报告 D.不明白女的的问题 D.看朋友 38.A.昨天要这个报告 47.A.会场 B.让老张写个报告 B.宾馆 C.昨天写完了报告 C.学校 D.还没有写完报告 D.刘主任家 39.A.不喜欢 48.A.司机没经验 B.不好看 B.路上车太多 C.不合适 C.汽车质量差 D.有点儿贵 D.开车时做别的事 40.A.想换新房子 49.A.男人 B.不想换桌子 B.女人 C.想买新桌子 C.老人 D.再买一张桌子 D.18—40岁的人 41.A.注意安全 50.A.开车时要专心 B.别去玩儿 B.开车时别听音乐 C.去公司上班 C.不要和司机聊天 D.回来看自己 D.最近交通事故很多
二、 语 法 结 构 (40题,40分钟) 第一部分
说明:第51-70题,每道题里都有A、B、C、D四个句子,请你找出最恰当的句子。例如:53.A.电话修好了已经 B.已经电话修好了 C.电话已经修好了 D.修好了电话已经 第53题最恰当的句子是C,请在答卷上找到号码53,在字母C上画一横道。 53.[A][B]■[D]
51.A.我们也都是中国留学生 55.A.老陈家并不远离这儿 B.都我们也是中国留学生 B.老陈家这儿离并不远 C.我们也是中国留学生都 C.老陈家离这儿并不远 D.我们也是都中国留学生 D.老陈家离并不远这儿 52.A.他做生意去年在北京 56.A.这双鞋一点儿大了 B.他去年在北京生意做 B.一点儿大了这双鞋 C.他做生意在北京去年 C.大了这双鞋一点儿 D.他去年在北京做生意 D.这双鞋大了一点儿 53.A.我去上班骑白行车经常 57.A.跟他们去谈判部长派你 B.我经常去上班骑白行车 B.去谈判部长派你跟他们 C.我经常骑自行车去上班 C.部长派你去跟他们谈判 D.我骑自行车去上班经常 D.部长派你去谈判跟他们 54.A.他急得不知道怎么办好 58.A.一定你锻炼要坚持 B.他不知道怎么办好急得 B.一定你要坚持锻炼 C.他急得怎么办好不知道 C.你一定要坚持锻炼 D.他怎么办好急得不知道 D.你一定要锻炼坚持 59.A.很大变化发生了这个城市 65.A.从图书馆我一本书借了 B.很大变化这个城市发生了 B.我从图书馆借了一本书 C.这个城市很大变化发生了 C.我一本书借了从图书馆 D.这个城市发生了很大变化 D.我从图书馆一本书借了 60.A.他是和朋友一起去的 66.A.他热情地欢迎我们他的公司访问 B.他一起去的是和朋友 B.他热情地欢迎我们访问他的公司 C.他去是和朋友一起的 C.他欢迎我们热情地访问他的公司 D.他去是一起和朋友的 D.他欢迎热情地我们访问他的公司 61.A.这个孩子老师昨天没被批评 67.A.这里的一切她都喜欢 B.这个孩子昨天被老师没批评 B.她喜欢这里的一切都 C.这个孩子昨天没被老师批评 C.她喜欢都这里的一切 D.昨天被老师没批评这个孩子 D.这里的一切都她喜欢 62.A.他给我看了一张十几年前的照片 68.A.他的女儿一天一天比漂亮 B.一张十几年前的照片他给我看了 B.他的女儿漂亮一天比一天 C.他给一张十几年前的照片我看了 C.他的女儿一天比一天漂亮 D.他给我一张十几年前的照片看了 D.他的女儿一天漂亮比一天 63.A.请不要在这里抽烟 69.A.大家热烈地鼓掌起来 B.请在这里抽烟不要 B.大家热烈地鼓起掌来 C.不要请在这里抽烟 C.大家鼓掌起来热烈地 D.在这里抽烟请不要 D.大家鼓起掌来热烈地 64.A.她问了老师很多问题 70.A.我听他说的话没清楚 B.她问老师了很多问题 B.我没听他说的话清楚 C.她很多问了老师问题 C.我没听清楚他说的话 D.她很多问老师问题了 D.我没清楚听他说的话 第二部分
说明:第71-90题,每个句子中有一个或两个空格,请根据上下文,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答案。 例如:75.我——喜欢吃中国菜。 A.很 B.都 C.又 D.再 第75题最恰当的答案是A,你应在答卷上找到号码75,在字母A上画一横道。 75.■[B][c][D]
71.谁是他的太太——? 75.——下雨了,你别出去了。 A.呢 A.会 B.吧 B.能 C.吗 C.要 D.哎 D.应 72.今天的演出比昨天的——精彩。 76.这件事情哪有你想象得——容易! A.更 A.怎么 B.挺 B.多么 C.太 C.那么 D.最 D.多少 73.你喜欢喝茶 咖啡? 77.请留 您的姓名和电话号码。 A.还是 A.到 B.然而 B.住 C.或者 C.下 D.否则 D.着 74.我在院子里种了 苹果树。 78.他的样子我 完全忘了。 A.只 A.已经 B.棵 B .曾经 C.支 C.从来 D.颗 D.总是
79.我 大家介绍一下,这位是刚从北 85.如果你想好了,可以——来找我。 京来的刘先生。 A.从 A.连忙 B.与 B.尽量 C.给 C.忽然 D.以 D.随时 80.我这个星期很忙,要到下个星期——有空86.妈妈告诉他:“旅游时,万 忘 A.刚 了带药。” B.才 A.不 C.刚刚 B.没 D.刚才 C.别 D.无 81.人们都——一这优美的歌声吸引住了。87.如果你有什么要求,请说——。 A.当 A.出来 B.由 B.下来 C.将 C.上来 D.被 D.过来 82.那里的人们——客人非常热情。88.请——那件衣服拿给我看看。 A.朝 A.让 B.对 B.叫 C.向 C.把 D.往 D.于 83. 天睛还是下雨,他每天都6点起 89.他会弹钢琴,——会跳舞。 床。 A.尽管 A.既 B.不仅 B.还 C.不管 C.但 D.即使 D.可 84.难道 这么简单的道理你都不明白? 90.坐地铁 快, 很便宜。 A.只 A.虽然……但是…… B.连 B.因为……所以…… C.再 C.不但……而且…… D.也 D.一边……一边……
三、 阅 读 理 解 (50题,60分钟) 第一部分
说明:第91—110题,每段文字中都有几个空格,每个空格都有A、B、c、D四个选项。请你根据上下文,从四个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答案,在答卷的字母上画一横道。
9l-93 从前有个很有钱的人不认识字,却总91 别人知道自己不认识字。一天,有人送来一封 信,他92 信纸,做出看信的样子看了一会儿,心里猜想,写信的人一定是请我去,就对送信 的人说:“哦,93 了,我一会儿就去。”其实,
91.A.认为B.承认C.担心D.好像
92.A.研究B.朗读C.修改D.打开
93.A.完成B.认识C.联系D.知道信上写的是向他借牛。
94—96 父母不会忘记孩子的生日,可是有多少孩子能94 父母的生日?一次95 显示,现在的孩子能够记住父母生日的只有36%,而亲手给父母做过生日96 的只有15%。
94.A.认得B.记得C.想念D.看见
95.A.检查B.考试C.讨论D.调查
96.A.礼物B.东西C.晚会D.活动
97—100 我喜欢听歌,特别是中文歌。虽然我在美国97 长大,可是我从小就听中文歌。刚开始的时候,我只是觉得中文歌很好听,所以很感98 ,可是有很多歌的意思我都不懂,那时我就想,要是我能99 这些歌的意思该多好啊!所以我100 来北京好好学习汉语。
97.A.生命B.出生C.生产D。产生
98.A.幸福B.有趣C.奇怪D.兴趣
99.A.学习B.明白C.说明D.寻找
l00.A.介绍B.欢迎C.决定D.出发
101—105 研究家庭问题的专家告诉我们,全家人在一起吃饭,对家庭的团结有很重要的101 。一家人能够在家里102 地一边吃一边聊,至少说明这个家庭没什么大103 。虽然可能有些小矛盾,但在这样轻松的气氛中,也能比较好地104 。可是在现代社会,很多人因为工作忙常常不能回家吃饭,这已经开始105 家人之间的感情。
l01.A.条件B.经历C.意义D.关系
l02.A.辛苦B.愉快C.热烈D.紧张
l03.A.变化B.危害C.状况D.问题
l04.A.解决B.结束C.了解D.进步
l05.A.注意B.提高C.增加D.影响
106—110 一天,一个旅行者骑马赶路时,突然下起了大雨,他全身都被雨淋106 了。这个旅行者冷极了,真107 身边能马上出现一堆火。终于,他到了县城的一家小饭馆,可是饭馆里挤满了人,他不能靠近炉子去108 火。于是,他对饭馆的老板说:“拿点儿鱼去喂我的马。”老板说:“马并不吃鱼呀!”旅行者接着说:“109 ,去吧。”老板只好拿着鱼出去了。饭馆中的人听到这种奇怪的说法,都纷纷去看,饭馆里只剩下了旅行者一个人。过了一会儿,老板110 了,他对旅行者说:“你的马确实不吃鱼呀!”旅行者回答说:“没关系,把鱼放在桌子上,等我的衣服干了,我自己来吃。
l06.A.疼 B.湿 C.脏D.坏
l07.A.喜欢B.希望C.发现D.觉得
108.A.灭 8.烧 C.点D.烤
109.A.不客气8.不敢当C.不要紧D.不得了
110.A.出来B.离开C.回来D.过去
第二部分
说明:第ll卜140题,每段文字后都有一个或几个问题,每个问题都有A、B、C、D四个选项。请根据这段文字的内容选出最恰当的答案,在答卷上的字母上画一横道。
11l 1909年,中国人建成了一条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这是中国的第一条铁路,它的设计者詹天佑是一位从美国留学回国的工程师。直到今天,要是坐火车去八达岭长城,走的还是这条铁路。 111.中国的第一条铁路是: A.中国人设计的 B.美国人设计的 C.19世纪初建成的 D.从北京到八达岭的
112一H4 地处华东地区的上海市并不缺水,但缺的是好水。尽管上海的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十分有限,仅占全市地表水资源的20%。从人均拥有水资源量来看,北京的人均淡水资源拥有量为300立方米,而上海的人均水平比北京的一半还少5立方米,大大低于全国人均2200立方米的水平,也远低于国际公认的l750立方米的用水紧张线,离世界人均8840立方米的水平更远。在中国人均淡水资源拥有量的城市排名中,上海在青岛、天津之后,居第23位。 112.上海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总量是多少? 114.根据本文,中国人均淡水资源拥有量排名第23位的城市是: A.全国淡水资源的l/5 A.北京 B.上海地表水资源的1/5 B.上海 C.全国地表水资源的20% C.天津 D.华东地区水资源的20% D.青岛 113.上海人均淡水资源拥有量是多少立方米? A.145 B.150 C.295 D.300
115一ll7 “望子成龙,,是大多数家长的想法。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父母们几乎什么都愿意做。平时自己上班,还要接送孩子,连星期天也不能休息,要带孩子去上各种各样的辅导班,这已经成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虽然每个家长都对此表示不满,可谁也没办法改变这个现实。这是一个社会问题,应该引起我们每个人的注意。 115. “望子成龙”的意思是希望孩子: 117.根据上文,下面哪项正确? A.聪明 A.家长星期天上班 B.健康成长 B.孩子喜欢上辅导班 C.成为艺术家 C.孩子星期天上辅导班 D.成为有用的人 D.家长不愿意改变现实 116. “望子成龙”是谁的想法? A.孩子 B.家长 C.学校 D.老师
118—120 我认识老舍先生是在30年代初一个冬天的下午。这一天,郑振铎先生把老舍先生带到北京郊外我们的宿舍里来。这是老舍先生第一次来我们家,郑先生刚给我们介绍完,我就忙着去给客人们倒茶。一转身,我看见老舍正在和我3岁的儿子,头顶头地跪在地上找一只小狗呢。当老舍先生把手伸到椅子后面拉出那只小狗的时候,我儿子高兴地抱住这位陌生客人的脖子,用力地亲了一口。这让我们都笑了。直到孩子抱着狗跑出屋去,老舍先生才坐下来和我们谈话。他给我的第一个难忘的印象是: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孩子的人。 118.我认识老舍先生大约是在: 120.我和老舍先生: A.30年前 A.是老朋友 B.193 1—1932年 B.经常一起聊天 C.1935—1936年 C.只见过一次面 D.1937—1939年&nb, sp; &n, bsp;&nbs, , p; , ; &n, bsp; , , ; &n, bsp; &a, mp;nb, sp; D.是通过郑先生认识的 119.根据上文,可以知道老舍先生: A.喜欢孩子 , B.喜欢帮助人 C.特别喜欢狗 D.经常来我家
lZl—l23 一对夫妻在路边开了一家小旅馆。一天,来了一个做生意的人,带了不少商品。丈夫想得到这些商品,于是就想了个坏主意。他让妻子在这个人的饭里放了一种“鳇互塞茔”,并且骗这个人说:“这是一种很有营养的菜,吃了可以使身体更加健康,还可以治病。”其实,这只是一种草,谁吃了这种草,都会忘记一些事情。他们想:“这个生意人会忘记什么呢?当然是商品了。”妻子就按照丈夫说的做, 了。第二天一早,那个生意人没有和这对夫妻打招呼就走了。丈夫和妻子急忙跑到放商品的房间去看,可是商品已经不在了。妻子生气地对丈夫说:“你这个笨蛋,你不是说这种草很有用吗?, 可他什么也没忘。”丈夫说:“不会的,他一定忘了什么东西。”说着就在房间里乱找起来。 忽然,妻子说:“我想起来了,他忘了付钱!” 121.根据上文,“健忘草”实际上是一种, : l23.这个生意人忘了什么? A.营养品 A.付钱 B.可以吃的菜 B.去治病 , ; C.可以治病的药 C.自己的商品 D.让人忘记事情的草 D.吃“健忘草” 122.这对夫妻为什么要给这个生意人吃“健忘草”? A.可以治病 , B.味道很不错 C.因为生意人不礼貌 D.想得到生意人的商品
124-1, 27 在酒店舒适的房间里休息, 了一个晚上,早晨,我一走出房间,一位漂亮的服务员小姐微笑着和我打招呼: “早,余先生。”我感觉像遇到了一个老朋友一样亲切, “你怎么知, 道我姓余?”“余先生,我们每层楼的服务员要记住这一, 层每个房问客人的名字。”乘电梯到了一, 楼,门一开,又一位服务员小姐站在那儿, “早,余先生。”“啊,你也知道我姓余。难道你要记住每位客人的名字吗?”“余先生,楼上的服务员打电话说您下来了。”接着,她带我去吃早餐。桌子上有一盘点心的样子很奇怪,我就问旁边的服务员:“中问这个红红的是什么?, ”这时我注, 意, 到,, 那位小姐走上来看了一下,然后往, 后, , 退, 了一步,才回, , 答我。, “那么旁, 边这一圈黑黑的呢?”她又上前看了一, 眼,然后又后退一步回答我。她后退一步, ,是为了避免说话的时候离得, 太近,, 不卫生。短短的一个早上,我已经决定下, , 次来还要住这个酒店。 124.服务员打招呼,我为什么觉, , 得亲切? 126.服务员回答我的问题时后退一步, &nbs, p; &nbs, p; &, nbsp; , 是为了: &n, bsp;&nbs, p; , ; A.我们以前认识 &, ;nbs, p; A.表示礼貌 B.我晚上休息得很好 B.注意卫生 C.小姐的服务很热情 C.方便服务 D.小姐知道我的名字 D.离得更近 125.二楼的服务员怎么知道我姓什么? 127.我决定下次还来这个酒店,是因为: A.楼上的服务员告诉她的 A.我熟悉这里 B.她在客人名单上看到的 B.这里服务好 C.她要记住每位客人的名字 C.这里环境好 D.因为我常常来这个酒店住 D.工作很方便
128-13l 一对姐妹在一家礼品公司找到了她们的第一份工作。她们的工作是:每天提着钟表、茶杯、台灯等各种工艺品,出去寻找买主。5个多月过去了,她们一样东西也没卖出去。妹妹对姐姐说:“我们去找别的工作吧。”但是姐姐说:‘‘再坚持几天,也许下一次京会有收获。”第二天,妹妹去找新的工作了,姐姐还是提着东西到处寻找买主。那天晚上,姐姐拿匡来一张订单。从那以后,姐姐的工作越做越好,她卖出去的东西越来越多,公司给她的工登也越来越多。6年过去了,姐姐有了自己的房子和汽车,还有了自己的礼品公司。而妹妹崮还在不停地换工作。妹妹问姐姐成功的经验,姐姐说:“我没有什么经验,我只是比你多努力了一次。 128.这对姐妹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 130.姐姐为什么没换工作? A.清洁工 A.她有认识的人 B.送礼品 B.换工作太麻烦 C.卖汽车 C.想再努力一下 D.卖礼品 D.这份工作很好 129.妹妹为什么要找新工作? 131.姐姐工作多长时间了? A.工作太难 A.5个月 B.旧工作没意思 B.1年 C.和姐姐有矛盾 C.2年 D.公司给的钱太少 D.6年*
132—135 一天,一个有钱人带着儿子从城里到了农村,他想让儿子看看穷人是怎样生活的。他们到了一个村子,在村里最穷的一户人家里住了一天一夜。旅行结束后,父亲MJL子:“感觉怎么样?”“好极了!”儿子说。“这回你该知道穷人是什么样的了吧?”儿子回答:“是的,我知道了。”“你能说一下富人和穷人的区别吗?”儿子想了想,说:“我们家里只有一条狗,可是他们家里却有4条狗;我们家只有一个不太大的游泳池,可他们竞有一条望不到边的河;夜里我们家的花园里只有几盏灯,可他们的花园里却有数不清的星星。”儿子的话让父亲吃惊极了。接着儿子又说: “等我长大了,一定要过上和他们一样的生活!” 132.父亲带儿子到农村是为了让他: 134.儿子对穷人的生活: A.去玩玩 A.很羡慕 B.帮助穷人 B.不理解 C.学习知识 C.不喜欢 D.了解穷人的生活 D.感到难过 133.他们在穷人家大约住了多长时间? 135.根据上文,可以知道父亲: A.12个小时 A.没有达到目的 B.24个小时 B.对儿子很满意 C.36个小时 C.也喜欢农村的生活 D.48个小时 D.对农村生活感到吃惊
136—140 . 女儿ll岁,上小学四年级。每天,我骑车把她送到学校,就给她两块钱,让她放学后己坐公共汽车回家。有一天,女儿6点半才回来。我等了半个小时,又急又气,忍不住对儿发了火。女儿没说什么,吃了几口饭,就回自己房问做作业了。晚上,我检查女儿的作文本,看到了一篇作文,题目是:父亲节的礼物。作文是这样的:我的爸爸是一名工人,他工作非常辛苦,每天回家都是一头的汗。今天是父亲节,我给爸爸买一件礼物。放学以后,我没有坐公共汽车。我去商店看了很久,因为只有两块笔我只能给爸爸买一块小毛巾,给他擦汗。我今天是走回家的,到家已经6点半了,可是我点儿也不觉得累。我把礼物放在爸爸的床上了,虽然爸爸没对我说什么,但是我知道他一会很高兴。我回到房问,在床上看到了一条小毛巾。 136.女儿每天放学以后怎么回家? 139.那一天女儿为什么走路回家? A.走回家 A.没钱坐车了 B.骑自行车 B.想锻炼身体 C.坐公共汽车 C.没有公共汽车了 D.爸爸骑车接她回家 D.想和同学一起玩 137.爸爸对女儿发火,是因为她: l40.那一天是什么日子? A.乱花钱 A.儿童节 B.成绩不好 B.父亲节 C.回家太晚 C.爸爸的生日 D.作文写得不好 D.女儿的生日 138.爸爸是做什么的? A.司机 B.老师 C.工人 D.服务员 (完)
B07CllH答案 1—5 CAAAD 71—75 AAABC 6—1 0 DBCDB 76—80 CCACB 11—15 DCBDB 81—85 DBCBD 1 6—20 ADDCD 86—90 CACBC 21.25 ACABA 91—95 CDDBD 26—30 CBDAB 96.1 00 ABDBC 3 1—35 CBDAB l01—105 CBDAD 36—40 BBDCB l06—1 10 BBDCC 41—45 AACDD ll l—11 5 ABABD 46—50 BBDDA ll6—120 BCBAD 5 1—55 ADCAC l21—125 DDADA 56—60 DCCDA l26—1 30 BBDAC 61.65 CAAAB l3 1—135 DDBAA 66—70 BACBC l36—140 CCCAB
B07C11H卷答题说明 一、听力理解 第一部分(略) 第二部分(略) 第三部分
题 号
|
答 案
|
说明 |
31 |
C |
女的问男的“要吃点点儿什么”,说明他们可能在餐厅。 |
32 |
B |
女的说“算了吧,人那么多”,说明她觉得人太多,不想去。 |
33 |
D |
通过“您穿这件……”可以知道女的是在买衣服。 |
34 |
A |
“他数学特别好,物理、化学也马马虎虎,就是英语总赶不上别人”说明他学 得最好的是数学,其次是物理和化学,最不好的是英语。“英语总赶不上别人” 意思是英语一直比别人差。 |
35 |
B |
“那儿的菜……味道特别好”说明那家饭馆的菜很好吃。 |
36 |
B |
男的说“等我写完这一段吧,你先吃”,说明他现在不吃,他让女的先吃。 |
37 |
B |
“我怎么知道呢?”是反问语气,意思是他也不知道。 |
38 |
D |
通过“本来是应该昨天写完的,不过现在看来得再拖一天了”可以知道那个报 告计划是昨天写完,但现在看来要到明天才能完成,这说明他现在还没有写完。 |
39 |
C |
通过“有点儿瘦”“我穿不了”可以知道衣服不合适。 |
40 |
B |
女的建议换桌子,男的回答“过两年再说吧”。说明男的现在不想换桌子。 |
41 |
A |
女的说“知道了,你好好玩儿吧,注意安全”。 |
42 |
A |
男的说“大部分我能看懂”,说明他基本看懂了。 |
43 |
C |
女的说“读书很有意思”,说明她喜欢读书。 |
44 |
D |
女的说“特别爱看关于历史或者爱情的小说”。 |
45 |
D |
第2段中男的说“谢谢你来机场接我”,说明男的是坐飞机来的。 |
46 |
B |
第7段中女的问“上次也是来开会吗”,说明男的这次是来开会的。 |
47 |
B |
最后l句中,女的说“现在我送您去宾馆”,说明现在他们要去的是宾馆。 |
48 |
D |
第1行介绍说“有五分之…的交通事故是由于司机一边开车一边做别的事造成 的”,然后又介绍了具体的情况。通过这些可以知道这段话谈到的交通事故的原 因是司机开车时做别的事。 |
49 |
D |
“发生交通事故的司机年龄大多数在18岁到40岁”说明年轻人更容易发生交 通事故。 |
50 |
A |
这段话介绍说很多交通事故是司机开车时做别的事造成的,最后l句“开车时 一定要专心才能保证安全”告诉我们开车时要专心。 |
二、语法结构 第一部分
题 号 |
答 案
|
说明 |
51 |
A |
“都”是副词,用在动词“是”的前边。 |
52 |
D |
正确的语序是“主语十时间+地点+动词+宾语”。“去年”是时间名词,“在北京” 是地点,“做”是动词,“生意”是宾语。 |
53 |
C |
这句话介绍“我”经常怎么去上班。“骑白行车”是“去上班”的方式j应该 在“去上班”的前边。“经常”是表示动作频率的副词,应在动词前。 |
54 |
A |
这句话的意思是他非常着急。“不知道怎么办好”是程度补语,表示“急”的 程度。 |
55 |
C |
“A离B(不/很)远”中A和B是两个地方,在这句话中是指“老陈家”和 “这儿”。 |
56 |
D |
这句话介绍“这双鞋”的情况。“形容词+一点儿”在这里表示有些不太理想。 |
57 |
C |
这句话的正确语序是“A派B做某事”(A和B指人)。“跟他们”是“谈判” 的对象,应该在动词前。 |
58 |
C |
这句话是在告诉对方要怎么做。“一定”是副词,表示肯定,应该用在动词前。 “坚持锻炼”中“锻炼”是宾语。 |
59 |
D |
正确语序是“地方+发生+事情”。 |
60 |
A |
“是……的”表示强调,正确的语序是“主语+是+强调的部分+的”。这句话 中强调的部分是“和朋友一起去”。 |
61 |
C |
这是一个被动旬,又是一个否定句。否定副词“没”要放在“被”的前面。 |
62 |
A |
“一张十几年前的照片”是“看”的宾语,应该在“看”的后边。“给我”表 示动作的对象,应该在动词“看”的前边。 |
63 |
A |
这是一个祈使旬,“请”在句子的开头。“不要”应该在动作的前边。 |
64 |
A |
正确的语序是“主语+问+直接宾语(一般是人)+间接宾语(一般是物)”。 |
65 |
B |
“一本书”是“借”的宾语,应该在“借”的后边。“从图书馆”表示地点, 它在动词“借”的前边、主语“我”的后边。 |
66 |
B |
“热情地”是描写“欢迎”的,应该在“欢迎”的前边。“他的公司”是“访 问”的宾语,应该在“访问”的后边。 |
67 |
A |
“这里的一切”是“喜欢”的宾语,也可以在句子开头作主语。“都”是副词, 应该在动词“喜欢”的前边。 |
68 |
C |
“一天比一天+形容词”表示程度越来越高。“一天比一天漂亮”意思是越来越 漂亮。 |
69 |
B |
“热烈地”描述“鼓掌”,应该在动词的前边。“起来”在动词后作补语,表示 开始,正确的语序是“动词+起+宾语+来”。 |
70 |
C |
“没”是否定副词,应在动词“听”的前边。“他说的话”是“听”的宾语,“清楚”指“听”的结果,正确的语序是“动词+结果+宾语”。 |
第二部分
题 号
|
答 案
|
考点 |
说明 |
71 |
A |
语气助词“呢” |
“呢”可以用在有“谁、什么、哪儿”等疑问词的句子最 后,表示疑问语气。“吗”“吧”“哎”不能这样用。 |
72 |
A |
比较句 |
比较句的一般形式是“A比B更/还……”。“很”“太”“最” 等表示程度的副词不能用在这里。 |
73 |
A |
连词“还是” |
“还是”在问旬中表示选择。“或者”也可以表示选择, 但一般用在肯定句中。 |
74 |
B |
量词“棵” |
“树”的量词是“棵”。“颗”多指颗粒形状的东西,比如: 一颗牙、一颗星星等。 |
75 |
C |
能愿动词“要” |
“要……了”表示很快会发生或者不久以后要发生的动 作、情况。 |
76 |
C |
副词“那么” |
“A有B那么+形容词”(A和B指比较的两个方面)中“那 么”表示程度。 |
77 |
C |
趋向补语“下” |
“下”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结果。 |
78 |
A |
副词“已经” |
这里“已经+动词+了”表示这个动作是以前发生的,现在 结束了。因为句中有“了”,不能用其他三项。 |
79 |
C |
介词“给” |
“A给B介绍一下儿”(A和B常指人)。这里的“给”表 示对象。 |
80 |
B |
副词“才” |
这里“才”在时问后、动词前,表示说话人认为动作发生 得晚。 |
81 |
D |
“被”字句 |
“被”字句表示被动,一般语序是“主语+被+宾语+动词 词组”。 |
82 |
B |
介词“对” |
“对”指“对待”。 |
83 |
C |
连词“不管” |
通过后一小旬中的“都”可以知道这里只能用“不管”, 因为“不管……都……”是固定搭配,表示条件。 |
84 |
B |
连……都…… |
这是一个强调句。“连……都……”可以表示强调。这句 话的意思是“这么简单的道理,你应该明白”。 |
85 |
D |
副词“随时” |
“随时”表示在任何时间都可以。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
你想好了,任何时间都可以来找我”。
|
86 |
C |
副词“别” |
“别”的意思是不要。妈妈的话意思是“一定不要忘了带 药”。 |
87 |
A |
趋向补语“出来” |
“动词+出来”中“出来”表示结果,指从无到有、从不 清楚到清楚。 |
88 |
C |
“把”字句 |
因为“那件衣服”是“拿”的宾语,所以这里用“把”表示宾语提前了。 |
89 |
B |
副词“还” |
这句话的意思是“他不但会弹钢琴,而且会跳舞。”“既” 常用在前一个小句;“但”和“可”表示的是转折关系。 |
90 |
C |
不但……而且…… |
“快”和“很便宜”都是说地铁的优点,所以用“不但…… 而且……”,表示递进关系。 |
三、阅读理解 第一部分
题 号
|
答 案
|
说明 |
91 |
C |
通过上下文可以知道他虽然不认识字,却不想让别人知道。“担心别人知道自己 不认识字”说明他不希望别人知道或者是他害怕别人知道他不认识字。 |
92 |
D |
下文“做出看信的样子”需要先“打开信纸”。 |
93 |
D |
这里“知道了”表示他明白信里的内容了。 |
94 |
B |
“记得”是指没有忘记、能想得起来。“认得”意思是认识。 |
95 |
D |
下文“现在的孩子能够记住父母生日的只有36%……”是调查结果,所以这里 应该用“调查显示”。 |
96 |
A |
别人生目的时候我们会送“礼物”。没有“生日东西”的说法,也不说“亲手做 晚会”以及“亲手做活动”。 |
97 |
B |
这里应该是“我在美国出生、长大”。“生命”是名词,不能用在这里。“生产” “产生”不符合文章意思。 |
98 |
D |
“很感兴趣”是指很喜欢,其余三项都与“感”不搭配。 |
99 |
B |
上文说“可是有很多歌的意思我都不懂”,所以这里是“要是我能明白这些歌的 意思该多好啊”。 |
100 |
C |
联系上文可以知道“来北京好好学习汉语”是他想做的事情,所以用“决定”。 |
101 |
C |
这里的“意义”是指作用,价值。 |
102 |
B |
通过下文“一边吃一边聊”以及“轻松的气氛”可以知道这里“愉快”最合适。 |
103 |
D |
这里的“问题”是指需要解决的矛盾。“状况”是指情况、情形,不能说“大状 况”。 |
104 |
A |
通过上文中的“小矛盾”可以知道这里应该用“解决”。 |
105 |
D |
“很多人因为工作忙常常不能回家吃饭”对“家人之间的感情”会起不好的作 用,所以“影响”最恰当。 |
106 |
B |
通过上文“下起了大雨”可以知道他被淋“湿”了。 |
107 |
B |
上文说“这个旅行者冷极了”,因此他“希望”身边能马上出现一堆火。 |
108 |
D |
通过上文“这个旅行者冷极了”知道他想靠近火让自己暖和起来,所以应该用 “烤”。 |
109 |
C |
“不要紧”意思是没关系。 |
110 |
C |
上文说到“老板只好拿着鱼出去了”。下文介绍说他对旅行者说话,所以这里应该是“回来”了。 |
第二部分
题 号
|
答 案
|
说明
|
111 |
A |
文中说中国的第一条铁路“设计者詹天佑是一位从美国留学回国的工程师”,我 们可以知道詹天佑是中国人,所以这条铁路“是中国人设计的”。 |
112 |
B |
第1-2行介绍说上海“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十分有限,仅占全市地表水资源的 20%”,这里“全市”是指上海市,所以“上海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总量是上海地 表水资源的1/5”。 |
113 |
A |
“北京的人均淡水资源拥有量为300立方米,而上海的人均水平比北京的一半 还少5立方米”,300立方米的一半是150立方米,再减5立方米是l45立方米。 |
114 |
B |
最后l句诸‘在中国人均淡水资源拥有量的城市排名中,上海……居第23位”。 |
115 |
D |
第1行提到“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父母们几乎什么都愿 意做”,由此可以知道“望子成龙”意思是希望孩子成为有用的人。 |
116 |
B |
第1句介绍说“‘望子成龙’是大多数家长的想法”。 |
117 |
C |
文中说“连星期天也不能休息,要带孩子去上各种各样的辅导班”,我们可以知 道“孩子星期天上辅导班”是对的。 |
118 |
B |
第1句介绍说“我认识老舍先生是在30年代初一个冬天的下午”,其中“初,, 意思是刚开始的几年,所以“30年代初”应该指的是1931—1932年。 |
119 |
A |
通过老舍跟“我3岁的儿子”一起找小狗,以及文中最后1句说老舍“是一个 热爱生活、热爱孩子的人”,可以知道老舍先生是喜欢孩子的。 |
120 |
D |
第2行说到“郑先生刚给我们介绍完……”,从这儿可以知道我和老舍先生是通 过郑先生介绍认识的。 |
121 |
D |
第4行说“谁吃了这种草,都会忘记一些事情”,说明“健忘草”实际上是一种 可以让人忘记事情的草。 |
122 |
D |
第1段中介绍说“……一个做生意的人,带了不少商品。丈夫想得到这些商品”, 于是他让妻子给这个生意人吃“健忘草”。所以,这对夫妻给生意人吃“健忘草,, 的原因是想得到生意人的商品。 |
123 |
A |
文章的最后,妻子说“他忘了付钱”,这里“他”指的是那个生意人。 |
124 |
D |
第1段介绍说服务员和“我”打招呼的时候说“早,余先生”,服务员称呼rc我,, 为“余先生”,说明服务员知道“我”的名字,这让“我”感觉很亲切。 |
125 |
A |
第6段服务员说“楼上的服务员打电话说您下来了”,说明这位一楼的服务员 是因为楼上的服务员打电话告诉她,她才知道“我”姓什么的。 |
126 |
B |
第9段介绍说“她后退一步,是为了避免说话的时候离得太近,不卫生”,可见, 服务员是为了注意卫生。 |
127 |
B |
这篇文章介绍了那个酒店的几位服务员的服务让我觉得很满意,所以服务好是 我决定下次还来这个酒店的原因。 |
128 |
D |
第1段介绍说她们的工作是“每天提着……各种工艺品,出去寻找买主”。这里 “买主”是指买东西的人,“寻找买主”是指卖东西。这对姐妹所在的公司是礼 品公司,所以,她们的工作是卖礼品。 |
129 |
A |
第1段说“5个多月过去了,她们一样东西也没卖出去”,这说明她们的东西很 不容易卖,她们的工作非常难。 |
130 |
C |
第2段姐姐说“再坚持几天,也许下一次就会有收获”,说明姐姐是想再努力一 下。 |
131 |
D |
第3段说“6年过去了,姐姐有了自己的房子和汽车,还有了自己的礼品公司”, 这说明姐姐工作了6年了。 |
132 |
D |
第1段说“一个有钱人带着儿子从城里到了农村,他想让儿子看看穷人是怎样 生活的”,我们可以知道父亲带儿子到农村是为了让他了解穷人的生活。 |
133 |
B |
第1段说他们“住了一天一夜”,所以大约是24个小时。 |
134 |
A |
最后l段儿子说“等我长大了,一定要过上和他们一样的生活”,这说明儿子对 穷人的生活是很羡慕的。 |
135 |
A |
父亲想让儿子知道穷人的生活多么辛苦,可是儿子却很羡慕那些穷人的生活, 所以说父亲没有达到目的。 |
136 |
C |
第1段介绍说每天“我”给女儿两块钱“让她放学后自己坐公共汽车回家”,这 说明女儿每天放学以后是坐公共汽车回家的。 |
137 |
C |
第1段介绍,“有一天,女儿6点半才回来。我等了半个小时,又急又气,忍 不住对女儿发了火。”“才”和“等了半个小时”都说明爸爸觉得女儿回家太晚了。 |
138 |
C |
第2段第2行女儿的作文里写到“我的爸爸是一名工人”。 |
139 |
A |
第2段介绍说女儿只有两块钱,她给爸爸买了一块小毛巾,我们可以知道女儿 走路回家是因为没钱坐车了。 |
140 |
B |
第2段第2行说到“今天是父亲节”。 |
|